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医院职业化管理是靠学还是靠悟?

作者:马恩祥

在现实医院管理中,有临床专家出身的院长,也有管理专业毕业的院长,临床型院长管理杰出甚至是卓越的不少,而管理型院长平庸的也大有人在。为何有如此的逆逻辑呢?笔者以为,院长要有临床专业优势外,还在于管理学习中有二个本质特征的不同,即学和悟的不同。要讲学,管理学历的人应该更专业,但为何反而不如那些临床医学学历的院长呢?相信这两种类型的院长都有学,但关键是在如何在学,学问是否深入。有一个汉字可以反映两者的差别,那就是个悟字。

1.管理靠学更靠悟

在汉语的意思中,模仿,形容模仿最到位的唯妙唯肖。理解明白觉醒,悟有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等。学中的模仿只是在效仿他人,心理中由于缺乏自我,且自己很难进行评价,动力往往不足;而理解、明白与觉醒则是显性的自我意识,动力强大,有拨云见日的明亮感。学与悟的境界差别是非常明确的。从汉语对两个字的理解心理过程,管理是要有学,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悟

2.管理是由学而悟

笔者在医院管理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得很刻苦,但一到互动交流时却无法深入。有的写的管理学习心得,只是照本宣科,属于抄书式的,而无法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这些现象说明学习的深度仅仅停留在学上,而没有达到通过学而悟的高度。

管理不仅仅是个科学,管理更是一门艺术。掌握科学在于学习与钻研,而掌握艺术除了依靠科学的方法,还要依靠个人的修养、在于个人的刻苦修炼。因而医院管理是个由学而悟的过程。学可以靠老师悟虽然也要老师点拨,但更主要的靠自己的悟性

3.管理是学与悟的循环

管理的知识与经验来源于实践,也在于对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总结。做管理实践得先学习知识与理论,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实践的过程就是根据既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模仿学习的过程,并检验这些知识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医院的管理实际。管理按照所学的流程和秩序去模仿才能得到预定的结果,这要靠学。如果按照管理的流程和秩序却得不到预定的结果,人们必然会去寻找原因,总结实践,然后得出修正所学到所实践的路径,再用于实践,最终实现管理的目标,这种过程靠的就是悟。也就是说理论指导实践是学,而从总实践结经验中总结理论是悟,管理亦是这样一个学与悟的双向循环

4.管理继承与创新各有侧重

曾看到一个在位16年的三甲专科院长“进去了”,在一个医院做这么久的院长这在未来的医院职业化管理时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职业化院长在一个医院最多不会超过二个目标任期。院长管理职业化,除了有终身从事管理的特征,还有一个就是任期目标制,过了最长任期目标一定会在不同的医院间流动。因为医院管理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院长的适时流动是创新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医院院长的流动,也就带来了管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早年的民营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不够成熟,院长没有任期目标,院长又大都是专家型院长,对于医院管理的继承做不好,创新也不会,最后只能拿自己的那几把成功管理医院的经验“刷子”做民营医院的管理,换一个院长就来一次折腾,只能是让医务人员叫苦连天,难以适应。

医院职业化管理首先是继承,所以新院长上任,尤其是外来的职业院长更要在从医院管理的继承开始,学习前任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学习那些医院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举措,继承好既有的管理。但通过深入的调研学习,能完全继承好医院的传统之后,新任院长对医院就有了不少的领悟、参悟和感悟,而员工对于新任院长有了良好的认可与适应,也会对新任院长保持管理提升与创新的期待,此时进行医院管理的改革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创新就会成推动医院前进的动力,员工也不会认为是折腾。

因此,从继承之后再创新的医院管理逻辑,职业化管理一定是先有学习,而后参悟。只有学习继承而不参悟创新,会让人感觉换汤不换药;只参悟创新而不学习继承则会让人感觉是折腾。管理的学习在于继承管理的领悟在创新两者各有侧重,但不可偏废

5.做好管理之悟的方法

由此看来,悟是决定管理成效的最关键处,如何能做好管理之悟呢?笔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首先,心中要有良知。人的悟性来源于内心的良知发现。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认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有一个圣人之心,只要良知不被蒙蔽,都能明辨是非。“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笔者以为这句话谈的就是悟性。有良知的人就会象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所言:“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管理当然要有志,要勤学,而改过就是内省,就是参悟、领悟、大彻大悟。责善是帮助别人改过,一种能让别人虚心接受的纠错,如果没有将心比心,如何能成就责善?因此责善一定是自己先有悟而后才能让别人领悟。

其次,要有学习管理的内生动力。传统的医院培训,更多的是医院组织,而非个人自觉选择,更多地是医院花钱而非个人自掏腰包。而在非公医院,情况恰恰相反。因为非公医院是市场驱动,市场的驱动促使人们产生内生动力。学习管理的差异不在学而在悟,因而内生学习动力对于悟性的影响将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管理的学习在于教,更在于“交”。传统的培训靠的是老师的教学,老师的教学主要的是传授知识,而传授型的教学不知不觉就坠入模仿式的学习,而师生相互交流或者是同学间、同行间甚至与外行间相互交流,不仅仅会增加学习的信息量,更能激发自我的悟性。所以交流互动是激发和训练自己管理悟性的好方法。

第四,管理的学习要贵在实践。不少职业化管理者学习管理时的表现是学归学,用归用,并不能把自己的所学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就像在大学读书的学习行为习得,管理学习中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找到与现实工作中的联系。特别是对于未来想做的职业院长的准院长们,更是要有预先的实践结合,不要因为不在院长岗位就无法把握实践,如果有一个换位思考的行为习得,就一定能找到结合点。从医院管理师学员结构看,尽管不都是院长,但都在医院管理的岗位或者与管理相关的第三岗位上,要结合有限的实际完全是可以的。

所以学历的高低并不决定于最后的成就,因为管理的学历某种程度上只代表学,并不代表悟。而悟往往是更深入的实践中才能获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