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医院120院前急救诊疗管理的四点设想

作者:马恩祥

春节后随医院管理咨询业内的知名专家汪荣华老师在一个县市级综合医院调研,本想访谈急诊科主任,到主任诊室的时候,恰巧遇到主任随120急救车出诊了。再查看急诊科120院前急救记录,当天副主任医师级以上的医生出诊的有好几次,而且这个医院的门诊也是清一色的高年资医生坐诊,各科主任一查完房也到门诊坐诊,一直要忙到中午下班后还下不了班。这种超前质量与安全管理行为着实让人感动,由此相信该院的院前急救、门诊技术与水平一定一流。

为何如此重视院前急救?笔者发现与医保住院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有关。这个医院所在的地区实行的是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医保支付额度与医院住院量、病种诊疗难度和诊疗方式不同有关,收住病人越多、疾病越严重、医疗技术应用越有效,医保病种分值就越高,对医院的付费也就越多,因此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就成了医院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阵地。

顺便在网上看了一家医院2015年修订的120院前急救工作程序,发现与这家医院的院前急救工作程序有很大的不同,还是一种传统的院前急救诊疗思维,远不如笔者调研的这家医院先进。

显然,在新医保按病种分值积分为主要支付手段改革后,120院前急救成了的医院高分值病种资源的重要贡献者,那120院前急救诊疗就应该有一些创新的思维,受调研启发,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首先,120院前急救小组应该具备急诊及抢救的基本功能。在人员配备上,不仅仅有医生,还应该有护士。一旦到现场接到病人,医生做抢救的同时,护士应该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先采取常规与生化等血液检验标本以便回院第一时间能送检,再补上平衡液体,为后续抢救检查和治疗做好准备。汽车驾驶员配备最好由医务人员担任,以形成一个至少三名医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院前抢救小组,提升120院前急救的团队能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为院前抢救服务。医务人员可以像执法人员那样,配戴相应的视频录像设备,不但能记录院前抢救的全过程,还可以及时将病人及抢救过程信息同步传回急诊科,让院内相关医务人员能参与到抢救病人的会诊及抢救诊疗中来。如果是这样,就可以避免急诊科主任外出接病人,而让急诊科首长能坐镇急诊科指挥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抢救工作,兼顾院前和院内两个抢救现场。

第三,基于提高院前抢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多学科参与院前抢救工作,120急救车的改装也势在必行。把120急救车变成一个移动抢救室,在患者所在地变成一个战地抢救现场。这样需要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围绕120院前急救的需求做出相应的产品系列设计与生产。

第四,120院前急救车从接送病人的功能变为移动抢救室,那就要根据不同的来回行车路程耗费时间来设计院前抢救流程。120急救车出去之时,就是与患者家属或亲朋建立移动视频连线,开始病情询问,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处置,而不是像传统的院前急救出诊那样让病人焦急等候。由于前方的诊疗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传回急诊科,这就形成患者现场、急救车和院内急诊科的三点连线,形成一个互联网院前抢救平台网络,相信会大大提升院前抢救的及时有效性,从而赢得抢救时间与更高的成功率。

第五,由于120院前急救接回的病人在现场和救护车上有充分的抢救性诊疗,也可以将病人做分类判别后,直接送相关临床科室,不一定全部收到急诊科,从而分担急诊科的急诊压力。

    这是笔者新年春节后的第一场调研,感受到宏观政策改变对医院具体诊疗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又一实证,也以证明了医院管理的强大生产力效应,只有重视医院管理的环境适应与创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才会有良性与健康的前景,而管理的环境适应与创新,又离不开医院职业化管理的系统思维,唯有系统思维者,才能及时把握环境变化的机遇,而产生超越他人的科学与精细的管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