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资讯

引导医务社工走向专业化

作者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 郭航远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医生、药剂师、护士、技辅人员四类组成,社会工作者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尚未成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生护士不同,他们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医务社会工作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的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

医务社会工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社会、行业认可,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引导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广东、山东、新疆等16个省市成立了省级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

然而,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仍呈现非专业化状态。国内大部分医院尚未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仅仅停留在志愿服务层面,没有进一步向医务社会工作方向专业化发展。大多数医院没有聘用医务社会工作专职人员,基本由院内门诊、团委等相关人员兼职在做,且不少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尤其缺少经过相应医学教育的医务社工。

从行业角度而言,尚未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没有建立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在医院的合作交流平台,没有整合医务社会工作相关各方资源,导致国内的医务社会工作总体发展落后于国外先进医院。

我院于2010年成立志工管理办公室,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并于2014年正式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拥有2名专职社工,8名兼职社工。就如何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在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并向二级医院渗透,深入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在医学院校设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也可创建健康管理专业,在该专业下面进行定向招生。

第二,制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准入条件、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障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树立典型,创立医务社会工作的区域模式。同时,尽快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