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管理理论

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建四大新体系(1)

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建四大新体系(1)

专栏编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然精细化管理应赋予社会医学的意义,不能只停留在生物医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上。而社会医学应用对于现代医院来说,需要有诸多创新之举,主要涵盖管理医学体系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化、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化和医学文化体系化四个新体系的建立。

精细化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分析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倡导医院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发展举措。然而,精细化管理不是单一的精细化,而是体系化的精细化。单一的精细化从局部来说,的确提升了某一方面的质量。但是从整体来说,却未必都是好事,有时甚至可能是反医学伦理的坏事情。譬如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会因为ICU水平的提升而有所延长,但这种延长对于处在各种创伤性抢救中的大多数患者来说,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对于照顾患者的家属来说更是不堪精神与经济上的重负。

如果实施简洁明快的安宁医疗照护,虽然晚癌患者生存时间会缩短一些,但对于患者、对于家属、对于社会确有极大的好处。当然,这客观上会降低医疗机构和医药商的利益。而现在的大多数医院,医疗伦理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对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伦理很多医院是空白。所以生物医学的精细化管理对于社会医学来说,某种意义上是祸害。

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医疗中的应用历史,要看到隐藏在背后的资本的驱动作用。如果单纯从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来看,精细化管理没有任何的问题,的确是值得提倡的。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背后,很多时候是通过扩大物化和管理成本取得的。对于以“中和”为宗旨的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是否有过头的趋势,而失去与当下的经济社会需求相一致呢?要知道现在仍然是一个满足于基本医疗目标的时代。追求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是否有着追求经济运营的利益目标呢?其实,传统的医疗在于简洁与明快,在于疗效而少关注美妙。讲究精细化,是否会导致向微创医疗、美丽医疗方向发展?这可能就有悖于基本医疗的目标了。

医院精细化管理不等于医疗的精细化。因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期待精细的医疗,有的期待简约的医疗。精细化的医疗未必就是安全有效的医疗。精细化医疗大多的流程更为复杂,而每增加一个医疗的流程,就等于增加了医疗的一分风险。所以医疗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以医疗成本的有效与节省为目标,应该首先以患者的疾病成本管控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以医院的运营效率为目标。尤其要防止公立医院借精细化管理,行医院市场化谋利之实,防止医疗行为背离医疗的本质而被医药商带偏。

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主观上是资本社会为了谋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优质的产品以取得市场垄断的地位。这与我们的普适性基本医疗的目标是相反的。普适性的医疗是为了让医疗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被掌握,服务价格更加低廉,其技术更具有适宜性。所以,笔者并不觉得医院精细化管理是当务之急,而前些年国家提出的医院职业化管理也许更切合时宜。因为没有职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永远只能做到某些方面,而不可能做到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综合性及社会性要求。最终只能从生物医学方面不断拓展,而这恰恰是导致医疗越来越贵而不是越来越简洁有效的根源,只会让那些医药资本商利润更加丰厚,而医务人员的价值体现越来越失去良好的感受,患者和医保第三方最终将为精细化的管理所增加的成本埋单。

因此,笔者认为,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要以医院体系化建设为前提,要以医院职业化管理为动力,而不是以精细化医疗技术为抓手,那样的话,医疗就不是服务于患者,而是利用服务患者的机会服务于医疗化市场发展。


作者简介:张宇亮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医学士,武汉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致力于医疗新媒体传播及传统文化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