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解读

行业解读——国家医疗方向

一、为什么要按年度发布目标?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虽然是从生物医学发展到生物-心理医学,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但在医疗运营管理的实践工作中,除重症及需要抢救的疾病诊疗之外,不论是从人文医学还是从成本效率管控的角度,其逻辑思维正好应当倒过来,即是社会医学管理优先,心理医学模式应用紧跟其后,最后才是生物医学模式的介入。如果院长不能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引领者,现代医学模式的应用在医院就将是一句空话。 
非常可悲是的,经历了2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全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高度重视的当下,一些医院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及医院管理者,仍然死抱满足于生物医学模式不放,对于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停留在口头上,而未见于落实到医院的基本医疗管理之中,从2022年各地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对的心理治疗师报名资格审核的结果就可见一斑。

 

二、2023年度目标与2022年度目标有什么区别? 
  2023年目标是既往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是深入推进目标导向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工作的延续性,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来源于2022年目标,相关目标均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影响重大、行业高度关注、具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目标,需要行业坚持不懈的推进有关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既往监测发现的突出薄弱环节,新增了“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导行业针对性开展改进工作。此外,调出的2项目标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以保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


三、如何推动年度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实现需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质控组织和行业学协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把推动目标实现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质控组织开展改进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年度目标改进工作的主体责任,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机构内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工作,按照各目标核心策略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的管理组织架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以点破面,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各专业质控中心和质控组织要将本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作为年度核心工作,细化相关改进策略,加强宣贯培训,做好技术支撑,保障措施落地。相关行业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围绕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和交流,共同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机构自治、多方参与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格局,培育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医疗质量安全行业理念与文化。